NEWS & PAPERS

新闻与学术


陶瓷3D打印技术 突破传统工艺限制


发布时间:

2025-07-28

来源:

作者:

陶瓷3D打印技术通过无模化、高精度、多材料集成等特性,突破了传统陶瓷制造的局限,在复杂结构成型、材料性能优化及多领域应用中展现出显著优势,具体特点如下:

陶瓷3D打印技术通过无模化、高精度、多材料集成等特性,突破了传统陶瓷制造的局限,在复杂结构成型、材料性能优化及多领域应用中展现出显著优势,具体特点如下:

制造灵活性:突破传统工艺限制

  1. 无模化生产
    传统陶瓷制造依赖模具,导致生产周期长、成本高,且难以实现复杂结构。3D打印通过逐层堆积材料,无需模具即可直接成型,显著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例如,航空航天领域可快速制造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燃烧室衬里,实现设计迭代与功能集成。

  2. 复杂结构成型能力
    陶瓷材料因高硬度和脆性,传统加工难以实现微孔、晶格等精细结构。3D打印技术(如气溶胶喷射打印)可制造最小特征尺寸为20微米的微柱、螺旋和晶格结构,且纵横比高达30:1。这种能力在光催化、生物传感等领域表现突出,例如氧化锌微晶格的光催化效率较传统块体材料提升400%。

材料性能优化:多材料与高精度控制

  1. 多材料集成打印
    3D打印支持不同陶瓷材料(如氧化锌、二氧化钛、氧化锆)在同一结构中的集成,实现功能复合化。例如,在微电子封装中,可打印兼具导电性和绝缘性的多层结构,提升器件性能。

  2. 高精度与低收缩率
    新型技术(如3D气溶胶喷射打印)通过无粘结剂工艺,将烧结后收缩率控制在2-6%,远低于传统3D打印的15-43%。这一特性确保了复杂结构的尺寸精度,减少了后处理变形风险。

  3. 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提升
    光固化陶瓷3D打印(如DLP技术)通过数字光逐层固化,可实现微米级分辨率,表面粗糙度低至Ra~2μm。结合脱脂烧结工艺,零件致密度超过99%,三点弯曲强度达1000MPa,满足高强度应用需求。